目的地搜索
动态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校师生收看“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2020年中央和国家机关专场报告会反响强烈全校掀起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热潮
2020-07-31 08:31  

宣传部消息  7月29日下午,2020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中央和国家机关专场报告会,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主题,邀请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作专题辅导报告。按照市“双百”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和市教委通知要求,我校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通过人民网准时收看报告会直播。各基层党委、党总支把组织党员收看收听报告作为落实党员学习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精心部署周密安排,通过线下与线上、集体与个人、收看与交流等方式开展学习,在全校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热潮。

张文显所作报告深入浅出地从民法典的中国故事、中国民法典的核心要义、认真做好民法典的实施工作等方面对中国历史上首部民法典作了全面系统的阐释。报告主题突出、提纲挈领、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理论性,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入领会充分认识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据悉,“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教育部、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等6部门联合举办,自2006年启动实施以来,共举办报告会49000余场,有力推动了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弘扬了法治精神,有效服务了全面依法治国实践。

我校广大党员师生认真聆听报告,受益匪浅、反响强烈。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收看报告进一步认识了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大家全力拥护、赞成、热切期盼民法典的顺利实施,表示要自觉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切实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更好推动民法典实施,掀起民法典学习宣传教育的热潮。

法学院彭炳金教授说:通过观看“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著名法学家对中国首部民法典的精彩解读,对中国民法典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中国首部民法典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制定的,是共产党依法治国方针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组成部分。中国首部民法典继承了中华悠久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强调的德法共治,治国无常利民为本,百善孝为先,长幼有序等在民法典中得到体现。中国首部民法典也继承了世界优秀民法文化,在吸收了世界民法精华后结合中华优秀法律文化后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民法的标杆。中国首部民法典必将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法学院郭明龙教授说: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确认民事主体的各项民事权利,保障其依法享有人格权、人身权、财产权等民事权利,有助于激发社会创新发展活力。对现行民事单行法律进行系统编订纂修,将相关民事法律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的民法典,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法学院魏建新教授说: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当民法典最终浸润到日常生活之中,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也将能够得到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睛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法典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式”立法表达,对于普通民众,民法典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化,把民法典具体落实在了一个个“人”的身上。

法学院李昭副教授说:张文显教授的报告主要介绍了民法典的中国故事、中国民法典的核心要义、认真做好民法典的实施工作等。通过收看报告会,对其中提到的“民法典是依法立法的范例”感受颇深。依法立法的最高原则即是以宪法为依据,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宪法确立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等具体规范,为民法典的制定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依据。民法典中人格权独立成编及完整民事权利体系的构建,回应了人民权利保障的需要,凸显了民法典崇高的人权精神,很好地契合了宪法的核心价值理念。

政治与行政学院副院长王力教授说:听了张文显教授的报告,深刻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意义。这部法典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符合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是党领导人民立法的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是科学立法的重要成就。《民法典》编纂充分回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特别是《民法典》中1500多处是有关权利和权益的内容,是我国人权发展的重要保障。我相信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必将为保障和发展人民权利发挥重要作用。

政治与行政学院政治学系教师吕建明说:张文显教授的报告既有历史回顾,也有理论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学习《民法典》的主要内容,深入认识《民法典》的当代意义。民法典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张玉兴说:报告既有对民法典的权威解读,又结合民法研究前沿成果,既对中国民法典的核心内涵作了深入解析,又对民法典的贯彻实施提出路径与方法。通过认真聆听报告,我认识到中国民法典的颁布对于新时代中国社会具有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民法典的实施工作,充分体现了人民的需要,保障了人民的利益,中国民法典的颁布开启了我国公民权利保护的崭新时代,中国民法典将被公认为21世纪民法典的典范。

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教研室教师马超说:聆听了张文显教授的《民法典》专题讲座,受益匪浅。作为第一部以“法典”来命名的法律,“民法典”体现着鲜明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民事法律发展的里程碑。作为一名纲要课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通过对历史脉络的梳理,帮助学生明确“人治”之乱和“法治”之治,明确依法治国对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建立法治思维,做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坚定实践者。

基建维修处副处长孙维杰说:《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良法善治,《民法典》以法律的视角审视社会活动,关乎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给社会生活提供权利和义务的规范,用法治构筑稳稳的幸福。作为高校的管理干部,要自觉成为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树立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一切工作以师生为中心开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推进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贡献力量。

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孙旭说:通过观看“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2020年中央和国家机关专场报告会的直播,更加深刻了解到《民法典》的内涵和重大意义。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引导教育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学习民法典,深刻体会民法典颁布的重大意义,更好的熟知、掌握,更好的保护自身权益是工作的着力点。要抓住学习宣传《民法典》的契机,加强对学生的普法宣传教育,提升学生法律素养,明确权、责、利的界限,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政治与行政学院2019级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生梁振涛说:收看了“法治宣讲活动2020年中央和国家机关专场报告会”,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民法典》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民法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实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和现代民事法律规范的融合,为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注入强大的道德力量。通过民法典的实施,以法治承载道德观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必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社会根基。

法学院2018级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周作平说:《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全面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是一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法典。紧紧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应积极做好《民法典》的宣传普及工作,做到“内植于心,外践于行”,让《民法典》走到人民群众身边,真正成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近期,我校开展了系列学习宣传活动,多举措、多层面、多方式、多渠道推动《民法典》学习贯彻落实。举办全校中心组理论学习报告会,邀请天津市法学会民法学分会会长、我校法学院贾邦俊教授作“奋进时代 伟大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诠释”专题报告。全校各基层党委将《民法典》学习列入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各党支部列入对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学校主动担当作为,立足高校职责使命,广泛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宣传贯彻民法典,通过集中学习、座谈交流、举办讲座、承办会议、开展访谈、组织青年学术论坛、赴基层宣讲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对民法典的普及和宣传工作。我校法学专家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组织承办了由天津市法学会、天津市法学会民法学分会主办的“民法典颁布与法治中国建设”学术研讨会。为打通《民法典》普及的“最后一公里”,法学院师生来到静海区独流镇工业园和天津师范大学结对帮扶村北刘村,开展“《民法典》宣传进困难村、入民营企业”活动,为当地村民和民营企业负责人进行《民法典》宣传教育主题讲座,助力乡镇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推动《民法典》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我校法学专家还接受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邀请开展宣讲,从5月底到现在,已举办30多场《民法典》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服务受众达4500余人,以法“典”亮群众心声,使法律真正走进百姓心中。

为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学校充分发挥校报、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作用,积极开展有深度的民法典宣传阐释活动,讲好民法故事、传播民法知识,形成宣传声势,不断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官微开设“关注民法典”系列访谈栏目,我校专家学者围绕“民法典凸显人文关怀”“民法典编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民法典的时代意义与民法学的教研进路”“民法典时代的公平正义”等主题,从不同视角、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了研讨交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认真学习宣传《民法典》,将民法典学习宣传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重点工作,坚持全面覆盖、分类施策,不断提高民法典学习宣传贯彻的实际效果,推动形成全校上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全面提高我校法治化治理水平、大力推进法治天津建设作出贡献。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天津师范大学 |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 邮政编码:300387 | 电话:022-23766581 | 管理员:艾景峰